積極發揮教指委作用 提高化工高等教育質量
摘 要:世界範圍內,尤其是我國高質量工程師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創新的瓶頸。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我國化學工業迫切需要化工高等教育培養出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這給化工高等教育帶來新的挑戰。新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將從制定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開展教育教學發展戰略研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開展學科競賽、加強國內外交流等多個方面勤奮工作,推動化工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化工;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質量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亟待提升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在學規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國。2012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325萬人,是1998年的4.2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比1998年增長20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由1977年的27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689萬人[1]。
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由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註重創新轉變的歷史新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整體不高,發展狀況相對落後。例如,根據“21世紀大學聯盟”今年5月公布的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狀況排名,名列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瑞典、瑞士、加拿大、丹麥、芬蘭、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英國,我國排第42位[2]。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要求堅持內涵式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二、高等工程教育任重道遠
在提高質量、註重創新的背景下,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同樣肩負著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任務。目前,高質量工程師匱乏已成為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全球普遍存在工程師短缺現象。據估算,撒哈拉以南非洲要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需要新增250萬名工程師[3];德國多數行業工程師都嚴重短缺[4];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丹麥工程師缺口將達1.4萬名[5]。而《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雖然中國培養的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數量居全球第二,但高質量人才極度缺乏。
為緩解工程人才短缺的問題,發達國家對工程教育高度重視,出臺不同的教育計劃或研究報告,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2007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題為《國家行動計劃:應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系統的緊急需要》的報告,提出要增強國家層面上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水平和增加相應的研究投入。美國還實施了“2020工程師”計劃,夯實工程教育的地位,明確了美國2020年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另外,美國高校在工程教育聯合體(EEC)計劃的支持下,在工程本科教育階段對工程設計、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6-8]。
歐盟委員會先後推出三項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計劃,即“歐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強歐洲工程教育”和“歐洲工程教育的教學與研究”,構建歐洲工程教育體系,以增強歐盟國家創新競爭力[9]。英國皇家工程院對產業界、高校和近期畢業生展開調查,並形成《培養21世紀的工程師》報告,向政府、業界和學界提出改革建議[10]。
我國的發展需要培養大量優秀工程師,工程師是支撐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堅力量。目前,我國開設有工科專業的本科學校共1003所,約占本科院校總數的90%,工科專業本科在校生約占高校本科在校生總數的1/3。可以說,工科專業教育的發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改革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11]。雖然我國工程教育規模很大,但我國工程師的質量亟待提升。《財富》雜誌的數據顯示:中國符合“國際化要求”的年輕工程師只有16萬人,不到美國的1/3,占全國工程師的比例不到8%;工程師人均產值僅是美國的1/16、德國的1/13[12]。根據《2012-2013全球競爭力報告》,大陸僅排第46位[13]。
我國工程界呼籲加快工程教育改革。中國工程院在《走向創新--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綜合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與效益提高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一輪國際科技、經濟激烈競爭的挑戰,加大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任務非常緊迫,建議在我國開展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示範性教育改革並逐步推廣[14]。參與調研的行業企業和高校普遍認為,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應上升到國家層面來推進。起維數學教室一直專注於中學數學科補習,有別於大型補習社,我們採取小班教學,因材施教,確保同學得到最好的支授。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啟動會,標誌著卓越計劃正式開始實施。目前教育部共批準194所高校參與“卓越計劃”,其中 “985工程”高校27所,“211工程”高校38所,地方所屬高校129所。在194所參與高校中共選出824個本科專業或試點班及288個研究生層次學科專業領域參與“卓越計劃”。在“卓越計劃”的推動下,各高校在面向需求制訂專業培養標準、制訂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培養方案、重構面向工程的課程體系、推行研究性學習方法、提升教師工程能力、多渠道實現工程教育國際化等方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
原文地址:http://www.edu.cn/edu/cooperate/dxjx/201607/t20160711_1428893.shtml
關鍵詞:化工;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質量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亟待提升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在學規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國。2012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325萬人,是1998年的4.2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比1998年增長20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由1977年的27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689萬人[1]。
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由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註重創新轉變的歷史新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整體不高,發展狀況相對落後。例如,根據“21世紀大學聯盟”今年5月公布的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狀況排名,名列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瑞典、瑞士、加拿大、丹麥、芬蘭、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英國,我國排第42位[2]。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要求堅持內涵式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二、高等工程教育任重道遠
在提高質量、註重創新的背景下,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同樣肩負著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任務。目前,高質量工程師匱乏已成為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全球普遍存在工程師短缺現象。據估算,撒哈拉以南非洲要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需要新增250萬名工程師[3];德國多數行業工程師都嚴重短缺[4];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丹麥工程師缺口將達1.4萬名[5]。而《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雖然中國培養的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數量居全球第二,但高質量人才極度缺乏。
為緩解工程人才短缺的問題,發達國家對工程教育高度重視,出臺不同的教育計劃或研究報告,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2007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題為《國家行動計劃:應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系統的緊急需要》的報告,提出要增強國家層面上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水平和增加相應的研究投入。美國還實施了“2020工程師”計劃,夯實工程教育的地位,明確了美國2020年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另外,美國高校在工程教育聯合體(EEC)計劃的支持下,在工程本科教育階段對工程設計、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6-8]。
歐盟委員會先後推出三項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計劃,即“歐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強歐洲工程教育”和“歐洲工程教育的教學與研究”,構建歐洲工程教育體系,以增強歐盟國家創新競爭力[9]。英國皇家工程院對產業界、高校和近期畢業生展開調查,並形成《培養21世紀的工程師》報告,向政府、業界和學界提出改革建議[10]。
我國的發展需要培養大量優秀工程師,工程師是支撐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堅力量。目前,我國開設有工科專業的本科學校共1003所,約占本科院校總數的90%,工科專業本科在校生約占高校本科在校生總數的1/3。可以說,工科專業教育的發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改革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11]。雖然我國工程教育規模很大,但我國工程師的質量亟待提升。《財富》雜誌的數據顯示:中國符合“國際化要求”的年輕工程師只有16萬人,不到美國的1/3,占全國工程師的比例不到8%;工程師人均產值僅是美國的1/16、德國的1/13[12]。根據《2012-2013全球競爭力報告》,大陸僅排第46位[13]。
我國工程界呼籲加快工程教育改革。中國工程院在《走向創新--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綜合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與效益提高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一輪國際科技、經濟激烈競爭的挑戰,加大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任務非常緊迫,建議在我國開展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示範性教育改革並逐步推廣[14]。參與調研的行業企業和高校普遍認為,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應上升到國家層面來推進。起維數學教室一直專注於中學數學科補習,有別於大型補習社,我們採取小班教學,因材施教,確保同學得到最好的支授。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啟動會,標誌著卓越計劃正式開始實施。目前教育部共批準194所高校參與“卓越計劃”,其中 “985工程”高校27所,“211工程”高校38所,地方所屬高校129所。在194所參與高校中共選出824個本科專業或試點班及288個研究生層次學科專業領域參與“卓越計劃”。在“卓越計劃”的推動下,各高校在面向需求制訂專業培養標準、制訂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培養方案、重構面向工程的課程體系、推行研究性學習方法、提升教師工程能力、多渠道實現工程教育國際化等方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
原文地址:http://www.edu.cn/edu/cooperate/dxjx/201607/t20160711_1428893.shtml
両親の介護施設の費用を負担できますか?
おしっこをするのにどのくらい待つ必要がありますか?
什麼資料最適合熱睡眠者?
如果你不修理咯咯作響的水槽會發生什麼?
デスクをカスタマイズする際に注意すべき点は何ですか?
どのキルトが最も暖かいか、いくつかの異なるキルトの長所と短所を比較してください
おしっこをするのにどのくらい待つ必要がありますか?
什麼資料最適合熱睡眠者?
如果你不修理咯咯作響的水槽會發生什麼?
デスクをカスタマイズする際に注意すべき点は何ですか?
どのキルトが最も暖かいか、いくつかの異なるキルトの長所と短所を比較してください